首页 两轮车 三轮车 汽车 头条 报价 推荐 资讯 焦点 品牌 技术
首页 >  焦点 > 

人身险预定利率3.5%时代即将结束 保险营销员吆喝莫错过“末班车”|环球视点

2023-06-17 13:54:52 来源:证券日报

“错过这趟‘末班车’,3.5%的人身险产品就再也没有了。”保险营销员陈林清(化名)近日再一次劝其潜在客户尽早配置增额终身寿产品。

与此同时,记者在多个场合遇见消费者打听3.5%的增额终身寿险停售的消息,其中,部分消费者已在近期进行了相关配置。


(相关资料图)

业内人士表示,人身险预定利率3.5%的时代即将结束,目前各保险公司都在进行过渡期的准备。对于消费者而言,到底要不要“上车”确需结合自身情况理性判断,并不能依靠“因为要停售,所以要配置”的简单推论做决定。

险企在做过渡期准备

“4月份就已经接到通知,让我们做好在6月底之前停售预定利率3.5%的产品的准备。不过目前监管机构还没有正式发文,停售的日子可能存在一定变数,但肯定不会等太久。”某人身险公司总精算师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对这一消息,记者向多位业内人士求证,皆得到肯定答复。

今年3月底,原银保监会就向23家寿险公司发布调研通知,调研内容就包含降低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对保险公司的影响等,这被视作监管机构酝酿下调保险责任准备金的信号。

中国精算师协会创始会员徐昱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是监管机构为确保保险公司应对未来风险的能力而进行的相关规定。预定利率是保险公司在进行保险产品定价时的关键因子之一,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预定利率下调就意味着保险公司的负债成本下降,而消费者的投保价格上涨。虽然预定利率和责任准备金率并非同一概念,但一般情况下,两者变动一致。目前,我国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与保险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上限保持一致: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为3.5%,万能型和分红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为3.0%。

尽管监管机构尚未正式发文进一步下调人身险产品责任准备金率,但记者了解到,各险企已经在储备预定利率3.0%的保险产品。“新产品主要是在原有产品基础上进行调整,但目前不会推向市场,毕竟还有预定利率3.5%的产品在售,降低预定利率后的产品现阶段没有吸引力。”另一人身险公司总精算师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对预定利率下调的影响,东吴证券近日发布研究报告表示,经测算,当预定利率从3.5%下调到3.0%后,年金险、终身寿险、定期寿险、两全险和健康险对应毛保费涨幅分别为18.4%、19.5%、3.5%、7.5%和16.4%。

是否“上车”要看自身情况

近期,各渠道保险营销员加大宣传力度,一方面吆喝预定利率为3.5%的保险产品即将发出“末班车”,另一方面强调银行存款利率正在持续下降。多位保险营销员表示:不炒作,但应告知。

目前,保险产品预定利率尚未正式下调,国有大行及股份制银行已接连下调存款利率。6月8日,国有六大行下调活期及部分定期存款利率,调整后,其活期存款挂牌利率均为0.2%;5年期整存整取利率最高,为2.5%。6月12日,11家股份制银行也相继下调了部分期限存款利率。下调后,其活期存款挂牌利率降至0.2%,5年期定存利率最高为2.8%。

对此,有业内人士提醒到,保险营销员的宣传确实是事实,但不少宣传属于“真话只说了一半”,在营销活动中,给消费者制造焦虑感,只强调收益而忽略风险,这可能对消费者造成误导。消费者在决定是否抢在预定利率3.5%的时代结束之前“上车”,需要进行理性思考。

深圳市靠谱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CEO吴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保险具有一定的投资性和流动性,但这些属性并非其强项,预定利率3.5%的保险产品也并非适合所有人,消费者需要结合自身情况进行选择,部分保险产品的流动性较差,不适合短期投资;如果消费者本身就在考虑购买保险或者有长期资金需要配置,保险则是可以锁定未来收益的选择之一。

徐昱琛补充道,消费者一定要清楚,如果自己的钱是短期资金或并不确定其使用期限,就应当慎重购买长期保险产品,因为很多产品如果在两三年以内退保,退保可以获得的现金价值都低于所交保费,造成亏损。

同时,徐昱琛表示,在实际营销过程中,部分保险营销员并未说清楚3.5%的真实含义,甚至有部分人故意混淆概念,让消费者误以为3.5%是产品收益率。事实上,3.5%是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并非消费者可以获得的实际收益率。判断保险产品的实际收益率,关键是看其现金价值表,以此进行收益率测算,也叫内部收益率(IRR)。他表示,有的保险公司费用率较低,消费者可以获得的IRR可以非常接近3.5%,而有的产品虽然也是以3.5%作为预定利率,但由于其费用率较高,客户获得的IRR可能就降到了3.1%甚至3.0%。

关键词:

下一篇:最后一页
上一篇:天天即时:试车日志|静态体验大众朗逸新锐 10万元燃油车再添一员

相关新闻